遵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划
(2021-2025)
“十三五”期是遵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遵义交通运输发展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百姓受益最多、支撑保障最优的五年。全市基本形成了“一市双(机)场”“高速成网”“动车通达”“公路通组”“水运通航”的综合交通网络发展格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显现,在支撑“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支撑产业与城镇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先行引领作用。
“十四五”期是遵义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开局期,也是按照新理念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是发展的“先行官”,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是遵义市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本规划是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交通领域的具体细化,也是遵义市新时代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十四五”期的落实方案。规划涵盖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交通、智慧交通、行业治理等各领域。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期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四五”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的“四新”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重大战略决策要求,立足遵义交通运输的发展实际和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全市交通运输发展要围绕一个总目标(构建畅通、协调、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握两个并重(补短板和高质量发展并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新业态发展并重),推动四个转变(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率转变、由以公路为主体向综合立体交通转变、由注重交通自身建设向深度融合发展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推进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五大建设任务(畅通对外通道、提升区域干线、巩固基础路网、加强枢纽衔接、推动交旅融合),着力完成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四项重点工作(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绿色交通与信息化建设、交通运输行业重点改革),为我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遵义交通运输发展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百姓受益最多、支撑保障最优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围绕构建“一地一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遵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全市交通发展总体呈现“高位增长、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到2020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41435公里(包括公路40015公里、铁路368公里、水运1052公里),基本形成了“一市双(机)场”“高速成网”“动车通达”“公路通组”“水运通航”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显现。交通运输在支撑全市“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支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遵义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全力唱好“双城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投资规模高位运行,为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全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22亿元,占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9%。其中,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8倍,约占全省总投资的20%,总量和增速在全省及西部地级市中均排前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超250亿元,2018年投资突破378亿元,创历史新高;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完成投资282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28%。交通投资持续高位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状况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400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3公里、普通国道1511公里、普通省道3028公里、县道6889公里、乡道9940公里、村道17244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19.4%,居全省第一位。公路路网密度达130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期末增长36.3%。等级以上公路占比85.2%,较“十二五”期末增长31%。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内外联通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共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4个、建设规模95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061亿元。其中,g75贵遵复线、江津经习水至古蔺、务川至德江、白腊坎至黔西、绥阳至正安、乐理至冷水坪等6个“十二五”续建项目共240公里全部建成通车。“十三五”期新开工项目8个,建设里程719公里。其中正安至习水高速、遵义至余庆等2个项目基本建成,g75重庆至遵义扩容、湄潭至石阡、遵义至怀仁等3个项目工程进度过半。到“十三五”末,遵义市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1403公里,实现73%的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出省通道增加至6条,网络密度达到4.6公里/百平方公里,“六纵七横八联一环”高速公路网初具雏形。
此外,“十三五”期进一步加强了高速公路项目储备与规划对接,共14个项目纳入《贵州省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实施方案》,其中万盛至正安、务川至彭水、重庆经赤水至叙永、德江(合兴)至余庆等4个与川渝互联互通的项目纳入了重庆市相关规划,德江(合兴)至余庆重庆段已开工建设。
——普通国省道技术状况明显改善,有力了支撑产业和城镇发展。“十三五”期,共实施g546赤水大桥至土城公路、g212习水双垭子至习酒公路、g212习水习酒厂至仁怀茅台公路等普通国道建设项目17个,涉及里程517.5公里,完成里程332.7公里,完成投资98亿元;实施s303习水习酒至土城公路、s101绥阳至宽阔公路、s303绥阳旺草至青杠塘公路等普通省道建设项目17个,涉及里程560.4公里,完成里程459.8公里,完成投资66.4亿元。到“十三五”末,普通国省干线总里程达4539公里,出省通道达18条,覆盖全市80%以上乡镇;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82.6%,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42.3%,网络结构逐步完善。
——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三五”期,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28亿元。其中,完成县乡道改造项目529.4公里、投资12.2亿元;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项目2830公里、投资22.6亿元,于2017年底实现全部204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提前两年完成了交通扶贫兜底任务。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11076公里、投资77.5亿元,实现2466个撤并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按照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三年大决战工作要求,累计建成“组组通”公路14175公里、完成投资83.1亿元,于2019年6月实现了30户以上自然村(组)100%通硬化路,解决了沿线230余万农村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完成窄路基拓宽改造937.5公里、投资2.6亿元;新建桥梁245延米/2座、完成投资0.3亿元;路网连通工程3个11.2公里、完成投资0.3亿元;实施村道危桥改造2390延米/72座、完成投资1.3亿元;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899公里、完成投资11.8亿元,于2020年9月底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农村公路“微循环”更加畅通,为遵义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湄潭县、习水县、仁怀市、播州区、凤冈县、道真县、赤水市、绥阳县、新蒲新区等9个县(区、市)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其中湄潭县、习水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12月,市政府修订印发了《遵义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遵义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强化管养、可持续发展。
铁路建设取得突破,全面开启快铁时代。到“十三五”期末,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368公里。随着渝贵快速铁路建成通车,遵义市进入“快铁时代”,黔川渝区域时空距离大大缩短,3小时交通圈初具雏形,联络华南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出海通道基本形成。川黔铁路遵义城区段线路外迁工程建成通车,瓮马铁路北延伸线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铁路网络布局不断完善。遵义高铁新城、阁老坝铁路货场、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等铁路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铁路资源有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民航地位快速提升,门户作用日益凸显。遵义新舟机场和遵义茅台机场相继通航后,全市形成“一市两场,比翼齐飞”的航空运输新格局,成为全国地级市中为数不多的“双机场”城市。其中,遵义新舟机场自通航以来,连续8年在贵州支线机场中排名第一,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25.7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完成旅客吞吐量153.1万人次,累计开通国内外61个城市航线航班,全国机场排名第65位,全省排名仅次于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茅台机场自通航以来,累计开通34个城市航线航班,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65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完成旅客吞吐量145万人次,全国机场排名第68位,全省机场排名第3位。
水运建设稳步推进,通航能力逐步增强。“十三五”期,累计完成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建设完成乌江渡、洪渡河石垭子、湄江、芙蓉江、桐梓河等库区航运工程,创造了“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等七项“世界之最”。新增四级航道35公里,完成便民码头及停靠点40个、渡改桥17座。截至“十三五”末,水路运输已有港区11个、码头36个,内河航道里程1052公里(其中四级航道237公里、五级航道279公里、六级航道199公里、七级航道74公里、等外航道263公里)。
场站建设加快推进,枢纽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遵义市枢纽站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客运站场方面,建成遵义高铁站、高桥、南白等3个综合客运枢纽站场,11个县级客运站。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客运站16个,其中一级客运站6个。同时,依托公路客运站打造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综合服务站,积极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货运站场方面,“渝黔联动公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遵义传化公路港(一期)综合货运枢纽,黔北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遵铁物流园、中国辣椒城综合物流园、新雪域冷链物流园区、遵义(汇川)综合物流园区、正安物流园区等6个物流园区开工建设。
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遵义市客货运量实现快速增长,全市公路客、货运量较“十二五”期分别增长7.11倍、8.56倍;铁路客运量“十三五”实现4808.8万人次,是“十二五”期的3.11倍;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十三五”实现1272.82万人次,是“十二五”期的6.83倍;邮政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快递进出港量达2.89亿件,位居全省第二,快递服务网点达1278个,备案邮政网点310个,实现乡镇、建制村100%通邮和“快递下乡”全覆盖;农村客货运多样化发展,“通村村”实现农村客运出行服务全覆盖,建制村村级物流服务站设置率达到100%。城市交通方面,遵义市成功入选“十三五”全国第三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推进大数据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建立全省首家水上交通安全远程信息化监管平台。扎实开展行业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扎实开展行业“打非治违”,从严整治公路超限超载行为,恶性超限超载率降至2%以下。
绿色交通快速发展,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遵义市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广泛应用,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超过89%,高出全省平均比例7个百分点;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超过56%,较“十二五”期提升53个百分点,遵义市全国绿色城市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项,推动农村公路和小型水运工程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150%。出租汽车改革率先完成,有效促进了巡游出租与网约车融合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物流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交邮融合 ”改革发展,成功打造“初心快超”品牌,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
表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规划目标 | 2020年 实际完成 | 全省排名 | |
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 | 公里 | 30473 | 38350 | 41435 | / | |
公路 | 总里程 | 公里 | 29348 | 37000 | 40015 | 1 |
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 | 公里 | 1028 | 1700 | 1600 | 1 | |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 % | 60 | 90 | 82.6 | / | |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 | % | 10 | 40 | 42.3 | / | |
建制村通硬化路 | % | 97 | 100 | 100 | 1 | |
铁路 | 总里程 | 公里 | 198 | 350 | 368 | / |
客专里程 | 公里 | 0 | 148 | 148 | / | |
航运 | 航道总里程 | 公里 | 927 | 1000 | 1052 | / |
四级及以上里程 | 公里 | 196 | 196 | 237 | / | |
机场 | 民用机场 | 个 | 1 | 2 | 2 | 1 |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抓党建即是抓关键,注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及决策部署实质要义,认真抓好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分解落实,强化决策部署落实督导机制,全面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确保党对交通工作的绝对领导,为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遵义交通系统落地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注重规划先行。重视超前谋划、全盘谋划、长远规划,扎实推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中长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研究工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安排,促进综合交通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形成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一张图、一张网、一盘棋。积极抓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规划进“本子”、更多项目进“单子”、更多计划进“盘子”。
重视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行业一线,走进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城市调研考察,例如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与品质提升”,组织专题调研组赴江苏、浙江等地考察,进一步探明行业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深入挖掘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经验,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参考。
推进改革创新。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传统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等发展模式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为交通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性地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地方专项债券、设立交通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破解交通建设资金难题,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要素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遵义市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跨越,但与遵义市“十四五”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要求相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规模仍显不足。一是公路交通网络规模有待提高,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及省道干线公路东西向通道覆盖不够,规划的高速公路尚有一部分路段未贯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还未完全打通,乡镇、建制村间断头路现象较为普遍,网络化水平不高,一部分产业园区和旅游景点交通仍然不便,局部地区交通发展“刚需”缺口尚大,如正安、桐梓、绥阳三县结合部交通路网密度仅46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市平均密度(129公里/百平方公里)。二是现有铁路基础设施规模小、铁路建设滞后、覆盖水平总体偏低,目前仅有红花岗、汇川、播州、桐梓4个县(区)及新蒲新区通铁路,昭黔、涪柳等铁路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缓慢,铁路密度(119.6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5%、全省平均水平的54.5%,铁路网络尚未形成。
布局尚需完善。从通道布局来看,遵义交通与成渝交通大通道融入不深,与成都、重庆、贵阳三大经济体互联的大通道仅有6个。对比发达地区,“遵义市融入成渝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通道密度,分别仅占“苏州市融入上海”铁路通道密度的1/20、高速公路通道密度的1/10,难以满足更深层次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且既有大通道布局以南北方向为主,主要运力沿纵向分布,沟通四川方向和省内铜仁等方向的东西向大通道相对缺失。高速公路对外出口数量仍显不足,难以有效支撑遵义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城际间快速交通联系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通道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滞后,加剧了遵义市与成渝地区实现经济、人才、资源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难度。
结构亟待优化。运输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仍然由公路承担,铁路、水路占比较低,物流成本较高。公路网络结构性矛盾突出,路网中二级及以上公路、等级公路占比明显偏低,乡镇通三级及以上比例分别仅为43.2%。大部分省道主要由县乡道提等纳入,技术状况较差,已成为影响路网效率的短板。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较低,通乡油路超龄服役,路面油返砂现象突出,服务水平不高。内河航道无三级及以上航道,水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铁路技术标准偏低,渝贵快铁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客货混用,效率仍然不高。川黔铁路客货车平均速度仅为46公里/小时和22公里/小时,远低于全国铁路客货车平均速度。
品质有待提升。部分高速公路出现拥堵问题、服务水平下降。普通干线城市过境段存在街道化问题,影响了路网整体效率的有效发挥。普通公路沿线服务设施较少、服务功能单一,安全性、抗灾能力和行车舒适性亟待提高。部分农村公路路面较窄、安保设施不足,与“美丽乡村路”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运输服务效率有待提升,客货运输网络仍不完善,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单一。综合交通与旅游、产业等领域融合深度不够,服务体验、服务质量不高,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交通智慧化发展水平不高,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应用、行业监测、行业智能化管理等方面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衔接尚显不畅。遵义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承载力不强,虽然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齐备,但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为核心、以枢纽集疏运通道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衔接转换系统尚未形成。全市仅建有渝贵铁路遵义站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公交顺畅接驳的体系尚未建立,双机场的独特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既有公路货运场站专业化程度较低,现代化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规模化的物流中心尚未形成。
要素制约趋紧。一是项目建设匹配资金到位率低,随着过去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中积累的债务风险等问题不断呈现,全市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处于红色风险等级区,传统交通建设融资平台丧失,既有融资渠道难以为继;同时,由于地形特征,在同等建设标准下,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平均造价是平原地区的1.5倍左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大,造成项目资本金、建设资金筹集困难。二是土地和环保等政策限制更加严格,全市生态红线划定的三大保护地范围较大且分散,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线性工程难以避让,加之生态功能区调规手续复杂、耗时较长,土地、环评、水保、林地等前置审批手续办理周期长、难度大,影响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
“十四五”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从国家战略看,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部署,为遵义市追赶东部、领先西部带来了重大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为遵义市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全省格局看,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把遵义都市圈建成全省的核心增长极”“支持遵义做大做强,力争与贵阳齐头并进,唱好‘双城记’”“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为遵义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十四五”期,多重战略在遵义市交汇叠加,这些新形势、新环境为遵义市交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为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疫后经济复苏的一个指导方针。“十四五”期,遵义市将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拓展空间,也为遵义市综合交通运输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单位建设,为交通发展赋予新使命。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省是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力争在建设国家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四好农村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智慧交通引领高质量发展、交旅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现代化治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以点带面率先突破,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经验、当好先行。“十四五”期,遵义市将在贵州深入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单位建设的统领下,主动探索交通高质量发展路径,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快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在推动交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同时,为全省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贡献遵义经验。
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为交通发展打开新局面。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格局正在孕育新突破,区域协调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尤其将贵州省所在的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十四五”期,贵州省将加快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与发展条件,遵义市将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参与区域经贸合作,人员、物资的跨区域联系需求势必更为迫切,这也为遵义市交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为交通发展开拓新空间。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省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遵义市作为黔中城市群的关键节点城市,被赋予与贵阳齐头并进、建成全省的核心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城镇空间格局的逐步优化,遵义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将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遵义市交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为交通发展涵养新需求。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核心交通方式,是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居民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十四五”期,贵州省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更好服务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也为遵义交通发展涵养了新需求。
生态文明战略深入实施,为交通发展开辟新路径。作为国家第一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正着力建设以绿色为底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为基本内涵、全域为覆盖范围、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多彩贵州公园省”。遵义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随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全域旅游格局的逐步形成,遵义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趋势将日趋明显,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领域,进而引起交通需求的进一步调整,这也为遵义交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遵义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将遵义建成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期,是遵义市实现远景目标的加快追赶期,将继续围绕“一地一市”战略目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将遵义建成全省发展的一个“火车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
区域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十四五”期,遵义市将紧紧把握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在贵遵、黔川渝乃至西部地区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参与区域合作,通过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陆海贸易新通道节点城市、黔川渝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西部非省会城市最大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全省发展的“火车头”等举措,不断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开发水平,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奋力将遵义市打造成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立足自身作为黔北都市圈中心的区位优势,遵义市将联动黔川渝全面发展,建成黔川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承接重庆、成都、贵阳三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效应,建设教育科创中心、医疗康养中心以及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立足自身作为全省核心增长极的战略优势,遵义市将加快构建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遵义”都市圈,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力优化完善城镇体系布局,扩大中心城区范围、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对周边区域的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形成全省发展的一个“火车头”。
经济社会呈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遵义市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强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争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排头兵。到2025年,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500亿元,经济增速保持在8%以上;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调整为12.1:47.3:40.6,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均达到8%左右;人均地区城市总值达8万元,城镇化率达62%。
文化旅游嵌入红色基因。“十四五”期,遵义市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坚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红色旅游 ”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强旅游交通网络等基础配套建设,全力整合长征沿线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推进市域内外景区交通互联、线路互推、融合互动,联合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遵义市将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树立西南地区民生幸福标杆形象,奋力建设“美丽幸福新遵义”。围绕建设“全国前列、西部样板、贵州第一”美丽乡村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将遵义市建设成为乡村振兴“西部样板”。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2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600元,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
生态建设更加严格。“十四五”期,遵义市将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产业链延伸、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快建设全国“两山论”实践样板城市。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小于国家和省下达指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稳定在62%以上。
“十四五”期,是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遵义市作为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需要启好“遵义篇章”、写好“历史答卷”。省委、省政府对遵义赋予的更高使命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遵义发展的更高期待,对遵义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好先行引领作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要求继续发挥好交通建设在扩大内需、推动投资、保障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的发展速度。“十四五”期,遵义市综合交通建设要全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代表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补短板、挖潜力,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水运等仍需提品质、强服务,以发展需求拓展投资空间,引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建成交通强国西部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遵义经济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建成全省发展“火车头”,要求以交通互联互通提升城市战略地位。遵义市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泸州,具有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显著区位优势。新时期,遵义经济圈更被赋予了全省核心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将奋力建成全省发展的一个“火车头”。交通互联互通作为跨区域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条件,对于巩固和提升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强化作用,是遵义市进一步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建设遵义经济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的基础依托和优先领域。这就要求重点强化遵义市对外通道建设,便捷与周边区域的城际联系,通过全面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强化遵义市在区域内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建成“一地一市”、发展“通道经济”,要求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向综合立体式转变。遵义市是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的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构建形成“内畅外联互通”的立体化、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益,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由自成体系转向综合立体,加强通道资源的综合统筹与枢纽空间的集约共享,强化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与联动发展,将我市“通道优势”充分转化为“通道经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求构建完善的客货运输网络。“十四五”期,遵义市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加快构建以茅台酒引领、绿色食品工业主导、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区域内农业、工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以及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将引起各类要素在市域内加速流动,货物运输频次、附加值均将显著提升,这亟需高效率、低成本、低耗能的货物流通条件提供支撑。同时,以教育、医疗、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客运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在区域内形成完善的客运网络,尽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运输需求。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稳步提升交通基础网络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遵义市将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乡村振兴“西部样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与区域资源能力配置的不断优化,将不断缩小甚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市域内不同区域间产业分工将更为合理、经济联系会更加密切,进而导致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和农资、农产品的配送需求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交通发展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尽快补齐发展短板、消除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城乡交通基础网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强化农村主要经济节点间的交通联系,不断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条件,提高运输服务品质,促进转型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交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深化行业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期,遵义市将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从外延式增长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转变,深入推动数字化治理,创新数字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抢抓重要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在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行业监管与治理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新能源应用等领域促进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通需求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交通需求持续旺盛。遵义市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较大,2020年户籍人口827万人、常住人口660.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3720亿元,均居全省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遵义市中心城市地位将更加凸显,客货运输需求势必保持持续旺盛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进程将不断加速,进而产生新的交通需求,为交通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运输结构基本稳定。公路在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其作为承担遵义市交通运输需求的主要载体和人民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在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公路货运强度将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高速铁路建成、普通干线铁路网络逐步完善后,铁路运力得到释放,在大宗物资的中长距离运输中占比将逐步提高,而民航则将在高端客货运输需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
对外联系诉求迫切。依托良好区位优势,遵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将逐步增强。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遵义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势在必行,各类要素在区域间、城际间流动将更为频繁。遵义市联系贵阳、重庆的南北通道作为经济联系主方向,交通需求将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同时遵义市与周边城市间的城际交通联系也将更为频繁。
货运服务趋向物流化。在遵义市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白酒、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将产生大量的规模化、集聚化货运需求,对运输效率、运输安全等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甩挂、冷链、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将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重化工业和原材料的运输比例将有所下降,一般消费品、轻质化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提高,对运输成本、品质将更加关注,“零库存”、高频次、小批量物流需求将明显增大。
客运需求层次多样。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带动消费结构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升级,新的消费性客运需求不断派生,休闲出行、商务出行、个性化出行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的建设,遵义市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蓬勃发展,继而引发旅客运输需求的持续快速增加,客运散客化、自助化趋势更为明显,总体客运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特征。
“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通发展将呈现“四个转变”:
在发展理念上,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在发展格局上,由以公路为主体向综合立体交通转变;
在发展模式上,由注重交通自身建设向深度融合发展转变;
在发展动能上,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通发展具备以下三个阶段性特征: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的冲刺阶段。“十四五”期,遵义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改造任务仍然艰巨,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攻坚阶段。“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将进入到各种方式交汇融合、向综合立体式方向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在运输方式间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发展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
交通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型阶段。“十四五”期遵义市在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短板的同时,需积极发展“交通邮政”“交通旅游”“交通大数据”“交通物流”等新业态,推动“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促进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遵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补短板和高质量发展并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新业态发展并重,以完善网络为基础、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安全惠民为导向、以生态绿色为底线,加快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动“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启好“遵义篇章”、写好“历史答卷”贡献先行力量,为遵义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以完善网络为基础,畅通内外通道。立足遵义交通区位特征,以完善高速、补齐铁路为主要抓手,加速完善与成渝地区间的对外通道、强化与黔中城市群核心城市间的连接通道、织密遵义都市圈快速通道,构建以遵义都市圈为“桥梁”、联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黔中城市群的对外通道格局。建立与城镇和产业发展布局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支撑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成为全省核心增长极。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提升供给水平。着力优化路网结构,以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为重点,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大力提升普通干线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强化遵义都市圈城镇联系。着力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动铁路、水运建设,促进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的分担比例。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交产融合。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积极推动交通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交通行业各项数据之间的共享应用,提高行业监督管理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持续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力争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公路,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通村村”服务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
以安全惠民为导向,服务群众出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平安交通,不断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加强交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持续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生态环保为底线,打造绿色交通。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把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提升和技术装备升级的各个环节,推进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交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遵义市良好生态环境。
服务大局、加快发展。紧紧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成渝经济区,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遵义都市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建设“一地一市”战略决策部署,巩固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发挥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注重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综合立体式发展,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注重交通发展与城镇格局、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相协调,注重交通建设发展与化解债务风险相统筹,科学论证项目建设标准、方案和时机,合理控制造价,审慎确定融资方案,避免进一步加剧政府债务风险和负担。
以人为本、融合发展。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交通需求,着力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交通与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乡村产业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交通”向“交通 ”转变。
聚焦短板、共享发展。尽快补齐各运输方式发展短板、综合交通衔接短板和区域交通发展短板,优先启动投资拉动效果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重大工程和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提高交通基础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交通在保障和改善提升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到2025年,基本建成畅通、协调、高效、绿色、安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一些特色领域领跑“西部”,通过深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城市战略,适度超前实施交通融入黔中经济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首位行动,有力支撑“1 双123”时空圈(“1小时全国123出行圈”“1天全123球快货物流圈”),实现出行畅通、物流快捷。
畅通。对外通道资源配置合理、能力充分,全市铁路建成通车424公里、“米”字结构初步形成;全市公路里程达42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800公里,高速公路出入口乡镇覆盖率达50%以上;双机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通用机场布局逐步完善;内河航道先天优势有效发挥,航道里程突破1200公里。
协调。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城乡间、区域间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45%。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65%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50%,通建制村、美丽乡村城乡公交线路覆盖率达80%,基础交通网络微循环系统逐步建立。4a级及以上景区100%实现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
高效。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现高效衔接、顺畅转换,多层次客货运枢纽体系初步建立,综合运输集疏运通道基本形成,综合交通向综合、立体式方向发展,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益得到有效发挥。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不超过300米,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60%。交通运输智慧化发展,交通出行服务、货物信息服务不断加强,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绿色。绿色交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交通建设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70%以上,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60%以上。
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形式保持稳定可控状态。交通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遏制重大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发生;持续保持水上运输事故零死亡;部省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处治率达到100%;两客一危车辆主动防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至少开展一次交通行业各类应急预案的修编,力争应急预案覆盖率达到100%;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力争不超过12小时,农村公路安保防护设施更为齐备,重大以上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表2 “十四五”期遵义市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指标
总体目标 | 具体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畅通 | 铁路通车里程(公里) | 368 | 424 |
公路总里程(公里) | 40015 | 42000 |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1278 | 1800 | |
内河通航里程(公里) | 1052 | 1087 | |
协调 |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 82.6 | 90 |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 | 42.3 | 45 | |
高等级航道占比(%) | 23 | 37 | |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 43.2 | 65 | |
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 | 40.7 | 50 | |
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 | / | 100 | |
通建制村、美丽乡村城乡公交线路覆盖率 | / | 80 | |
高效 | 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米) | / | 300 |
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 | 35.16 | 60 | |
绿色 | 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 | / | 90 |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 | / | 70 | |
居民绿色出行比例(%) | / | 60 | |
安全 |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及上线率(%) | / | 100 |
部省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 | / | 100 | |
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处治率(%) | / | 100 | |
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小时) | / | 小于12 |
“十四五”期,围绕畅通、协调、高效、绿色、安全五大目标,深入实施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战略和交通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行动,加快推进畅通对外通道、提升区域干线、巩固基础路网、加强枢纽衔接、推动交旅融合等五大重点任务,支撑遵义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全省核心增长极。
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着眼城镇空间布局优化调整需要,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重点,以内河航道为补充,加快构建能力充分、内畅外通、便捷高效的“三纵三横一环”1对外运输通道。实施交通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首位战略,重点实施“两轴一带”2融入成渝通道一体化建设。
大力推进铁路横向通道建设。“十四五”期,重点完善遵义市铁路网布局。一是以补充东西横向铁路通道建设为重点,打破目前市域内铁路以南北向为主的单一格局,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泸州至遵义高铁,加快推进大村至遵义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前期工作;二是积极推动连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铁路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重庆至贵阳高铁,加快推进涪陵至柳州铁路前期工作,进一步缩短与贵阳、重庆、成都三大经济体之间的时空距离;三是强化与黔中城市群核心城市间的连接通道,继续推进瓮马铁路北延伸线建设,力争“十四五”期投入运营;四是为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做好项目储备,适时启动遵义至铜仁高速铁路前期工作。
专栏1 铁路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重点推进铁路建设项目3个,加快推进4个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规模约990公里、总投资1162.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投资440.1亿元。
表3 “十四五”期遵义市铁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术标准 | 里程 (公里)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
1 | 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遵义境)项目 | 120公里/小时,单线 | 56.0 | 39.3 | 39.3 | 2021-2025 | |
2 | 重庆至贵阳高铁(遵义境)项目 | 350公里/小时,双线 | 170.0 | 350.0 | 210.0 | 2023-2027 | |
3 | 泸州至遵义高铁(遵义境)项目 | 350公里/小时,双线 | 184.0 | 318.0 | 190.8 | 2024-2027 | |
4 | 大村至遵义铁路(遵义境)项目 | 120/160公里/小时,单线 | 110.0 | 82.6 | 0 | 2025-2029 | |
5 | 涪陵至柳州铁路(遵义境)项目 | 160公里/小时,单线 | 126.0 | 79.0 | 0 | 2025-2029 | |
6 | 昭通至黔江铁路(遵义境)项目 | 160公里/小时,双线 | 234.0 | 146.0 | 0 | 2025-2029 | |
7 | 遵义至铜仁高铁(遵义境)项目 | 350公里/小时,双线 | 110.0 | 147.3 | 0 | 2021-2025 | |
合 计 | 990.0 | 1162.2 | 440.1 | / |
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十四五”期,继续完善遵义市“六纵七横八联一环”3高速公路网络,力争完成续建7个、推进8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是稳步推进7个“十三五”续建项目建设,加快兰海高速公路遵义至重庆段(贵州境)扩容工程、仁怀至遵义国家高速公路、新舟至石阡高速公路、金沙经仁怀至桐梓高速公路、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道真至武隆高速公路、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等建设,确保“十四五”期建成通车;二是加快推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启动渝赤叙高速公路、綦江(安稳)至习水(温水)高速公路、务川至彭水(黔渝界)高速公路、万盛(渝黔界)至正安高速公路、g4215蓉遵高速扩容工程、仁怀至古蔺高速公路、道真至务川高速公路、青年至羊磴高速等省际、区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开工建设;三是为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做好项目储备,有序开展正安-桐梓、务川(丰乐)-凤冈、习水(温水)-桐梓(花秋)等城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研究工作。
专栏2 高速公路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5个,建设规模约920.4公里、总投资1657.7亿元、“十四五”期投资645.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个,建设规模514公里、总投资989.7亿元、“十四五”期投资506.3亿元;正选项目1个,建设规模63公里、总投资139亿元、“十四五”期投资139亿元;储备及研究项目7个,建设规模343.4公里、总投资529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高速公路里程可增加577公里。
表4 “十四五”期遵义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里程 (公里) | 总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备注 |
1 | 兰海高速公路遵义至重庆段(贵州境)扩容工程 | 改扩建 | 119 | 263.5 | 65.3 | 2017-2022 | 续建 |
2 | 仁怀至遵义国家高速公路 | 新建 | 52 | 128.2 | 41.0 | 2018-2022 | 续建 |
3 | 新舟至石阡高速公路 | 新建 | 112 | 178.8 | 42.9 | 2017-2023 | 续建 |
4 | 金沙经仁怀至桐梓高速公路 | 新建 | 105 | 183 | 158.9 | 2020-2023 | 续建 |
5 | 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 | 新建 | 73 | 155 | 130 | 2020-2023 | 续建 |
6 | 道真至武隆高速公路 | 新建 | 36 | 58 | 45 | 2020-2023 | 续建 |
7 | 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 | 新建 | 17 | 23.2 | 23.2 | 2020-2023 | 续建 |
8 | 渝赤叙高速公路 | 新建 | 63 | 139 | 139 | 2021-2024 | 正选 |
9 | 綦江(安稳)至习水(温水)高速公路 | 新建 | 5 | 6 | 0 | 2021-2024 | 储备 |
10 | 万盛(渝黔界)至正安高速公路 | 新建 | 21 | 40 | 0 | 2022-2025 | 储备 |
11 | 道真至务川高速公路 | 新建 | 60 | 70 | 0 | 2022-2025 | 储备 |
12 | g4215蓉遵高速扩容工程 | 改扩建 | 162 | 243 | 0 | 2023-2026 | 储备 |
13 | 务川至彭水(黔渝界)高速公路 | 新建 | 43 | 77 | 0 | 2024-2027 | 研究 |
14 | 仁怀至古蔺高速公路 | 新建 | 38 | 66 | 0 | 2024-2027 | 研究 |
15 | 青年至羊磴高速公路 | 新建 | 14.4 | 27 | 0 | 2024-2026 | 研究 |
合 计 | 920.4 | 1657.7 | 645.3 | / | / |
探索推进机场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机场服务能力,力争完成遵义新舟机场改扩建工程(民用部分)建设;加快推进遵义茅台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提升基础行业生产效率与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探索推进“3 8 n”4通用机场体系建设,有效配置通用航空资源,“十四五”时期推进赤水、播州、正安3个a1级通用机场及遵义龙坪机场开发利用工程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做好项目储备,适时启动桐梓、绥阳、凤冈、湄潭、余庆、道真、务川、习水等8个a2级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完善布局规划的a3级和b类通用机场。
专栏3 通用机场建设任务
“十四五”时期,重点建成遵义新舟机场改扩建工程(民用部分),力争推进遵义茅台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探索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总投资规模约156.8亿元,“十四五”期投资45.8亿元。
表5 “十四五”期遵义市通用机场建设项目表
序号 | 机场名称 | 类型 | 总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1 | 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民用部分) | 支线机场 | 45.8 | 45.8 | 2022-2025 |
2 | 遵义茅台机场改扩建工程 | 支线机场 | 56 | 0 | 2025-2028 |
3 | 遵义龙坪机场开发利用工程 | a2级通用机场 | 3 | 0 | 2025-2027 |
4 | 赤水通用机场 | a1级通用机场 | 3 | 0 | 2025-2027 |
5 | 播州通用机场 | a1级通用机场 | 8 | 0 | 2025-2027 |
6 | 正安通用机场 | a1级通用机场 | 8 | 0 | 2025-2027 |
7 | 湄潭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8 | 凤冈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9 | 余庆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10 | 务川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11 | 道真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12 | 绥阳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13 | 桐梓通用机场 | a2级通用机场 | 4 | 0 | 2025-2027 |
合 计 | 156.8 | 45.8 | / |
补齐水运发展短板。围绕“北入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目标,重点推进“一主一港”建设。其中,“一主”指乌江水运主通道三级航道建设工程,“一港”指乌江遵义港三星港区建设工程,力争启动招商引资,同步推进集疏运道路建设。一是根据沿江环库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需要,力争新开工芙蓉江浩口、洪渡河高生、余庆河等一批库区航运工程;二是探索“水运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航运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打造乌江、偏岩河、桐梓河、湄江、芙蓉江等一批库区及水泊渡、小西湖等一批水库特色旅游航运项目;三是从保障民生出发,有序推进一批便民码头和渡改桥项目建设。
专栏4 水运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实施水运新建项目共8个,重点实施项目7个,总投资规模约9.36亿元,“十四五”期投资约7.36亿元。
表6 “十四五”期遵义市水运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河流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总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1 | 乌江遵义港三星港区建设工程 | 乌江 | 建设4个泊位(其中1个滚装泊位、2个散货泊位、1个综合泊位) | 2.6 | 2.6 | 2024-2026 |
2 | 乌江三级航道建设工程 | 乌江 | 航道三级整治150公里及航标、信息化建设工程 | 3 | 3 | 2023-2025 |
3 | 芙蓉江浩口库区航运建设工程 | 芙蓉江 | 六级航道20.8公里,6个便民停靠点以及支持保障系统工程 | 0.6 | 0.6 | 2023-2024 |
4 | 水上特色旅游航运项目 | 内河库区和水库 | 打造洛安江、偏岩河、湘江、湄江、芙蓉江等一批库区及水泊渡、五汇等水库特色旅游航运项目 | 0.8 | 0.8 | 2023-2025 |
5 | 便民码头 | / | 建设6个便民码头 | 0.06 | 0.06 | 2021-2025 |
6 | 渡改桥建设 | / | 建设3座渡改桥 | 0.3 | 0.3 | 2021-2025 |
7 | 务川县洪渡河高生库区航运建设工程 | 洪渡河 | 五级航道35公里,8个便民停靠点以及支持保障系统工程 | 0.8 | 0 | 2023-2024 |
8 | 余庆县余庆河库区航运建设工程 | 余庆河 | 五级航道23.8公里,大坝1座,船闸1座,停靠点5个以及支持保障系统 | 1.2 | 0 | 2024-2025 |
合 计 | 9.36 | 7.36 | / |
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强化遵义都市圈城镇联系,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二环七射八联”5主干线公路网以及次干线公路网,提升以乡镇为节点的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普通国省道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动黔川渝结合部沿边路网无缝衔接,重点抓好国省道线位的对接协调,形成遵义与成渝地区沿边交通拓展带,促进边界地区形成零障碍、无缝隙的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普通国道升级改造。根据贵州省普通国省道规划以及遵义国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方案,继续推进普通国道提等升级。一是继续完成未达标(二级)路段的升级改造,提升联通乡镇路段技术等级,消除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重点实施g352习水桃林至大水公路、g210桐梓燎原至上厂公路等路段升级改造,力争“十四五”末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00%;二是推动g243、g210、g546等连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普通国道升级改造,提高衔接路段技术标准,实现黔川渝结合部沿边路网无缝衔接,促进边界地区形成零障碍、无缝隙的交通体系;三是推进中心城区过境线改造,结合城镇发展需要,有序推进普通国道城镇过境段、城市出入口路段改造,减少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干扰,主要是国道210线、国道326线、国道352线的过境段新建工程;四是推进新调增国道653线升级改造,补充高速公路网布局,增强遵义东部地区南北向县际间交通联系;五是进一步改善普通国道路况水平,推进g212习水温水至黄木坪、g243道真群乐至正安土坪等路段路面改造,提升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专栏5 普通国道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普通国道建设项目32个,建设规模906.7公里、“十四五”投资11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个,建设规模29.2公里、“十四五”期投资3.0亿元;新建项目5个,建设规模69.7公里、“十四五”期投资26.1亿元;改扩建项目18个,建设规模534.9公里、“十四五”期投资76.8亿元;路面改造项目6个,建设规模259.4公里、“十四五”期投资5.9亿元;储备项目1个,建设规模13.5公里、总投资8.8亿元。具体建设项目见附表2。
逐步提升普通省道技术等级。“十四五”期,以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普通省道提等升级,全面提升路网整体效率。一是重点提升连通乡镇路段技术等级,实现“十四五”末普通省道联通乡镇路段80%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二是强化干线路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便捷衔接周边区域路网、连接主要经济和交通节点的普通省道建设项目;三是推动连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普通省道升级改造,打造通畅、安全的通行条件,实现黔川渝结合部沿边路网无缝衔接,促进交界地区形成零障碍、无缝隙的交通体系;四是稳步实施普通省道城镇过境段升级改造和改线工程,实现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机衔接;五是视需求实际和资金可能,有序推进一批连接枢纽节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资源点的普通省道建设项目,做好项目储备,进一步提升干线交通供给能力。
专栏6 普通省道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依据遵义市各区县交通发展需求,普通省道建设项目77个,建设规模1377.5公里、总投资301.8亿元、“十四五”期投资155.1亿元。具体建设项目见附表3。
优化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一是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启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分担比例,有效缓解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公交枢纽及首末站建设,扩大公共交通站点覆盖范围,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便捷换乘水平。
表7 “十四五”期遵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表(储备)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术标准 | 里程 (公里)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
1 | 遵义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 | 120公里/小时,单线 | 23.0 | 82.1 | 0 | 2024-2027 | |
2 | 遵义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 | 350公里/小时,双线 | 27.0 | 86.7 | 0 | 2024-2027 | |
合 计 | 50.0 | 168.8 | 0 | / |
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继续发挥交通在建设“美丽幸福新遵义”、乡村振兴“西部样板”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黔川渝结合部路网无缝衔接。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建设。巩固和提升湄潭县、习水县两个国家级和播州区、仁怀市、赤水市、凤冈县、道真县、新蒲新区、绥阳县七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积极争取赤水市、仁怀市创建国家级示范县,红花岗区、汇川区、余庆县、正安县、务川县、桐梓县6个区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推进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政策方向,对连通乡镇的重要县道,按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启动县乡道改造,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对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服务品质,推动一批连接乡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和资源开发地等主要经济节点的重要县乡道改造;三是切实解决相邻地区乡(镇)及村寨之间的联接、全面打通边际断头路,共同加快农村公路联络线互通建设,提升农村路网服务水平。
有序完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畅达深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发展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实施路面改造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确保客车安全通行;二是按双车道标准对通村公路进行拓宽,提升遵义市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逐步消除建制村断头路,稳步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公路,结合地域特点、人文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服务设施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推进“美丽公路”建设。
专栏7 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约2165公里,总投资规模约168.8亿元,“十四五”期投资99.5亿元。其中,规划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项目(重要县乡道改造升级)584.7公里,“十四五”期投资99.5亿元;规划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任务1580.3公里。具体建设项目详见附表4和附表7。
围绕“一核两心三带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从交通枢纽“集聚”的基本功能出发,着力构建“承天接地、通江达海、聚散快捷、绿色安全”的双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切实将遵义市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支持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正安县、湄潭县、播州区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强化客货运输枢纽建设、集疏运体系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通道优势,提升综合运输体系支撑枢纽经济的“总效能”。
完善客运枢纽站场体系。一是依托双机场优势,加快推进新舟、茅台2个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机衔接与快速换乘;二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远期交通需求,完善遵义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支撑仁怀市建设遵义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节点、习水县和赤水市建设两个面向成渝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正安县建设黔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湄潭县建设遵义东部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节点,逐步重组现有客运场站优化布局,稳步推进县级综合客运枢纽和客运集散点建设。
专栏8 客运枢纽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实施客运枢纽站场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9亿元,“十四五”期投资4亿元。其中,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2个,投资2亿元;市域综合客运枢纽7个,投资7亿元。
表8 “十四五”期遵义市客运枢纽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等级 | 建设 性质 | 总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期投资 (亿元) |
1 | 新舟机场客运站 | 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1 |
2 | 茅台机场客运站 | 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1 |
3 | 遵义南站综合客运枢纽(遵义市播州区旅客集散中心)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5 | 1.5 |
4 | 桐梓县东站综合客运站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0.5 | 0.5 |
5 | 仁怀城北客运站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0 |
6 | 习水综合客运枢纽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0 |
7 | 赤水公路客运站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0 |
8 | 正安小雅综合客运枢纽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新建 | 1 | 0 |
9 | 湄潭县客运站 | 市域综合客运枢纽 | 一级 | 在建 | 1 | 0 |
合 计 | 9 | 4 |
构建货运枢纽站场体系。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全市物流资源,推进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普通货运站和货运集散点建设,播州三星港加快建设水公铁联运货运枢纽节点,逐步形成“11 24 n x”6四个层次的货运枢纽站场体系。加快快递物流网络建设,建成1个市级现代快递物流园区、2大快递物流中转站,建设县级快递物流分园、1000个快递服务网点,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推进交邮融合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
专栏9 货运枢纽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实施货运枢纽站场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43.3亿元,“十四五”期投资40.3亿元。其中,现代物流园区项目9个,投资27.5亿元;县级物流中心8个,投资14.3亿元,现代物流中心1个,投资1.5亿元。
表9 “十四五”期遵义市货运枢纽站场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建设 性质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期 (亿元) |
1 | 黔北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 | 现代物流园区 | 在建 | 3 | 3 |
2 | 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一期项目 | 现代物流园区 | 新建 | 3 | 3 |
3 | 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 现代物流园区 | 在建 | 3 | 3 |
4 | 遵铁物流园 | 现代物流园区 | 在建 | 6.5 | 6.5 |
5 | 正安县黔北物流中心 | 现代物流园区 | 新建 | 3 | 3 |
6 | 李家湾物流园区 | 现代物流园区 | 新建 | 3 | 3 |
7 | 遵义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 | 现代物流园区 | 新建 | 3 | 3 |
8 | 仁怀市茅台物流三期项目 | 现代物流园区 | 新建 | 3 | 3 |
9 | 绥阳县物流园建设项目 | 物流中心 | 新建 | 3 | 3 |
10 | 凤冈物流中心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1 |
11 | 湄潭县乌江航运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1 |
12 | 湄潭县兴隆镇红坪园区交通物流园建设项目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1 |
13 | 仁怀市经开区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1 |
14 | 余庆县智慧物流园建设项目 | 现代物流中心 | 新建 | 1.5 | 1.5 |
15 | 桐梓县松坎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 物流中心 | 新建 | 4.3 | 4.3 |
16 | 绥阳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0 |
17 | 正安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0 |
18 | 凤冈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 物流中心 | 新建 | 1 | 0 |
合 计 | 43.3 | 40.3 |
积极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一批连接机场、火车站、重要港口、物流园区等枢纽节点的集疏运公路建设,找准影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率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短板,促进公铁、公水、公空联运发展,推动综合运输结构优化与有效衔接,打通路网末梢“最后一公里”。
专栏10 集疏运公路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实施集疏运公路建设项目7个,建设规模约203.7公里,总投资35.2亿元,“十四五”期投4.6亿元。
表10 “十四五”期遵义市集疏运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术标准 | 里程 (公里)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1 | x3bp播州区铁厂至三星公路(遵义三星港进港公路) | 二级 | 11.7 | 2.1 | 2.1 | 2021-2023 |
2 | s525鲢鱼溪港区至工业大道公路 | 二级 | 6 | 0.9 | 0.9 | 2023-2026 |
3 | 鲢鱼溪至月亮田公路 | 二级 | 7 | 1.6 | 1.6 | 2021-2022 |
4 | 尚嵇互通经茅栗至三星港至铁厂互通公路 | 二级 | 38 | 5.7 | 0 | 2021-2023 |
5 | 汇川区高坪经山盆至港区公路 | 二级 | 40 | 6 | 0 | 2022-2023 |
6 | 凤冈县城经琊川至河闪渡港区公路 | 二级 | 73 | 9.6 | 0 | 2022-2023 |
7 | s102湄潭茅坪至沿江渡港区公路 | 二级 | 28 | 9.3 | 0 | 2021- 2023 |
合 计 | 203.7 | 35.2 | 4.6 | / |
按照“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思路,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红色旅游 ”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强化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拓展交通系统服务内涵和用户体验,支撑遵义市打造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公路。以国家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围绕以遵义会议为主题的长征文化,推进连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园等红色旅游地的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和品质提升,开发红色交通旅游产品及配套服务,服务遵义市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十四五”期,探索推进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4类主体功能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72.0公里,总投资约152.7亿元。
打造旅游风景道精品线路。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围绕遵义市文旅发展布局,着力打造配套设施完善、人文景观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风景道精品线路,实现运输、旅游、生态保护功能复合发展,增强交通对遵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十四五”期,探索推进精品旅游公路建设任务约685公里,投资规模约86.4亿元。
推进高速公路旅游化改造。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品质提升,结合沿线经济、产业、旅游等因素,因地制宜打造“红色遵义”“田园遵义”“美酒遵义”“风景遵义”“文化遵义”五大服务区主题,新建娄山关等5个服务区,使服务区成为高速公路经济产业走廊的支点、大区域旅游环线的节点、沿线乡村振兴的平台。
专栏12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重点推进娄山关服务区功能品质提升工程,投资5.35亿元。
表11 “十四五”期遵义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占地面积 (亩) |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 建设 性质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期投资 (亿元) |
1 | 娄山关服务区 | 200 | 1.9 | 新建 | 5.35 | 5.35 |
2 | 茶海之心服务区 | 330 | 3.2 | 新建 | 6.2 | 0 |
3 | 贵州茅台服务区 | 250 | 2.2 | 新建 | 3.95 | 0 |
4 | 中国辣椒城服务区 | 330 | 1.6 | 新建 | 0.75 | 0 |
5 | 中国傩城服务区 | 150 | 0.5 | 新建 | 2.5 | 0 |
合 计 | 18.75 | 5.35 |
注重行业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交通治理能力,更好地支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应急水平的提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载运工具及运输装备安全等两个方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加快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渡口升级改造,完善配套安全设施。规范和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及设施。加大道路、桥梁、隧道等安全运行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力度,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提升载运工具及运输装备安全。严禁安全技术不符合要求的装备进入市场,基本完成老旧车辆更新改造工作。完善老旧船舶管理制度,提高船检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报废标准,推动老旧船舶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完善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等营运车辆安全技术准入标准,提高安全性能,强制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对已运行的要加快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提高船舶安全技术准入要求。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以安全发展、开拓创新、可操作性、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谋划、统筹安排“十四五”期间遵义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涵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涵盖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等领域。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一是健全治理体系,实现安全监管信息互通共享,消除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责任追究、隐患排查治理、奖罚激励、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事故暴露问题整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防范行业突出风险,构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健全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是健全防控体系,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部署,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标准、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可靠的资源保障和科学的技术支撑,基本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四是健全文化体系。加大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和应急知识普及,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从业人员安全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者安全意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领域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专栏13 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管理专栏 |
道路运输。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以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等为重点对象、以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为重点手段的行业安全监管、制度和责任体系;加强现有各项制度落实,督促道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业监管责任。二是实施驾驶员素质提升工程,以培养安全驾驶、文明出行驾驶员为核心目标,加强驾驶员队伍建设,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重点突出对驾驶员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教育培训。三是促进运输生产规模化,引导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发展,以现有客运企业、线路资源为依托、推动班线客运尤其是高速公路客运和长途客运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做大做强道路客运企业。四是加强重点车辆安全监管,严格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督促运输企业值守到位、监控到位、查处到位,加强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串线行驶等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运营安全的驾驶行为,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 水路运输。一是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机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指挥协调、沟通合作、信息报告、督查和监督、评估论证机制、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机制等方面。二是基础装备设施建设,建成覆盖辖区全部重点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实现高风险水域、较高风险水域和他重点水域的区域性监管覆盖,能够掌握全辖段300gt以上船舶、危险品船舶和客船的航行动态,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信息服务。 工程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推进“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新体系。二是根据《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加强监管责任范围内项目的安全监管。 |
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目标,以提高抢险救援能力为核心,以加强预防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准备为抓手,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明晰、反应快速、处置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为遵义市交通运输及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理顺现有交通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分工协作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实现应急预案与制度制定、应急队伍建设、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装备配备保障、科技创新支撑、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与管理。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风险分析研判机制、突发事件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机制、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系统,扩展与交警、环保、气象等部门合作,在运行机制、业务流程方面进行重组优化,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指挥的新机制,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应急信息与指挥调度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深化《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应急法规的贯彻落实,增强交通运输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认真梳理交通运输应急工作职责和应急需求,加快应有未有的应急预案编制,构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突出公路保通保畅、水上搜救、灾害险情、事故救援处置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重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动态调整和更新预案,形成交通运输行业上下对应、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高效协同的预案体系。
加强监测预警和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在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统筹部署下推进应急监控分中心建设,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工具运行监测、协调管理,开展相关数据资源的集成与系统建设,探索跨部门、跨地区管理平台间的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基本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重点监控目标的日常监测与监控;加强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生水毁的路基边坡、挡墙、桥梁、涵洞及边沟等进行排查,做好预警、预防、监测、警示工作。加强交通运输应急领域科研新技术应用,推广应用山区公路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产品、装备。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借助相关能力较强的行业骨干企业或单位,探索建立适应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努力提高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力争达到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兼职人员经过业务培训,不断完善专业抢险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机制。根据我市气候、地质灾害和事故灾难特点和分布,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公路、水路、道路运输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确保应急物资调配的实效性和覆盖区域的合理性。
加快构建由“快速直达的区域客运体系、高效多元的城际客运体系、便捷一体的城乡客运体系、完善多元的城市客运体系”组成的“四级客运服务体系”以及“快进慢游的旅游客运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
完善客运服务体系。开通加密航线航班,探索发展旅游包机业务,进一步发挥“一市两场”优势;推进遵义与贵阳、重庆、成都等周边重要城市间动车组公交化开行,有序开通旅游专列,构建快速直达的区域间客运服务体系。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构建以城际铁路为主、市际客运为辅的城际间高速客运服务网络。构建形成由遵义各区县城区始发站至各乡镇政府驻地辐射,再由乡镇驻地等级客运站二次换乘辐射至建制村及50户以上自然村寨的多级客运网络,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构建城乡一体的便捷客运体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出行模式,优化公交线网,设置公交快线、公交普线、公交支线三级网络,逐渐形成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网约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良性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两种业态融合发展,构建完善多元的城市客运体系。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为依托,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多级物流节点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交通物流多元化发展,广泛应用甩挂、冷链等运输组织方式,加快推进物流仓储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筑一系列区域性交通物流平台,培育壮大本土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为遵义市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加快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围绕“一园区两中转四层级”的快递物流体系,引导邮政快递、运输、物流企业向农村布局,通过建网络、强功能、融产业,建立健全农村快递物流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在新建客运场站、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规划布局或改建交邮融合发展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二是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交通运输企业在县乡村三级开展农资配送平台建设、农产品进城运输、小件快递以及分销商品捎带等方面合作。三是加强服务链的协作配套,推动客货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鼓励邮政等企业在交邮融合末端服务网点开展劳务信息、政务服务等综合服务,支持在客运站、客运码头设置交邮融合服务网点。四是加强运营网络资源融合,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利用城际、城乡客运班车融合快运、快递业务。“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邮融合建设约投资9.39亿元。
表12 “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邮融合发展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投资 (亿元) | “十四五”期投资 (亿元) | 建设年限 |
1 | 红花岗区金鼎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 | 提升改造 | 0.01 | 0.01 | 2021-2023 |
2 | 播州区快递物流综合共配中心 | 提升改造 | 0.32 | 0.32 | 2021-2023 |
3 | 道真自治县“交邮融合农产品配送建设项目” | 提升改造 | 0.2 | 0.2 | 2021-2023 |
4 | 湄潭县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 提升改造 | 1.5 | 1.5 | 2021-2023 |
5 | 习水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 提升改造 | 5.58 | 5.58 | 2021-2023 |
6 | 正安县乡镇客运站升级改造项目 | 提升改造 | 0.13 | 0.13 | 2021-2023 |
7 | 绥阳县县级快递物流集散点 | 提升改造 | 0.5 | 0.5 | 2021-2023 |
8 | 桐梓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 提升改造 | 0.8 | 0.8 | 2021-2025 |
9 | 务川县快递物流综合体乡镇快递物流运输集散中心建设(客运站场升级改造)项目 | 提升改造 | 0.35 | 0.35 | 2021-2023 |
10 | 汇川区农村客运站升级改造及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 提升改造 | 0.4 | 0 | 2021-2023 |
11 | 新蒲新区交邮融合乡镇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 | 提升改造 | 4.62 | 0 | 2021-2023 |
12 | 新蒲新区交邮融合村级服务网点建设项目 | 提升改造 | 0.08 | 0 | 2021-2023 |
13 | 赤水市城区综合快递物流共配中心 | 提升改造 | 0.08 | 0 | 2021-2023 |
14 | 凤冈县交邮融合项目 | 提升改造 | 0.5 | 0 | 2021-2023 |
15 | 仁怀市城北汽车客运站(城北物流综合体)工程 | 提升改造 | 6.49 | 0 | 2021-2023 |
合计 | 21.56 | 9.39 | / |
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约节约利用通道资源和土地资源,促进施工材料、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沿江、沿河、沿山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强污染排放源头管控。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推广使用力度,继续推进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短途客运班线、旅游景区、共享汽车等领域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全力推进在遵义市全域范围内布局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鼓励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补贴力度,引导和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提升码头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能力。
促进交通运输智慧化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频分析、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大交通基本元素前端感知和数据采集设备投入,推进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智慧公路、桥梁生命周期监测等新技术在我市试点;三是着力推进交通行业数据汇集和深度应用,初步实现交通态势感知、决策分析和服务,分两期建设贵州省遵义市交通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要时段监管和交通旅游运力协同调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四是推进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服务建设,结合交通旅游大数据项目建设和数据汇聚融合,以便民惠民为宗旨,逐步实现交通行政许可和交通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线上办理,减少现场办理次数,显著提高政务办理效率和信息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服务体验感。
表13 “十四五”期遵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表
设施名称 | 功能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建设 性质 | 投资 (亿元) |
贵州省遵义市交通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一期) | 主要建设交通旅游大数据基础平台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服务系统,具体包括建设一个中心(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两个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五个智能化应用服务(交通旅游安全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交通旅游协同管理系统、交通决策管理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旅游融合管理系统)。项目估算总投资约0.22亿元。 | / | 新建 | 0.22 |
贵州省遵义市交通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二期) |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增的信息化感知系统,更广泛地汇集智慧公路、电子航道、智慧城市、智慧停车等相关数据,实现交通基本元素和智慧城市元素(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车辆、企业、从业人员等)态势感知和大数据深度应用,基本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要时段监管和交通旅游运力协同调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项目估算总投资约0.5亿元。 | / | 新建 | 0.5 |
桥梁生命周期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 | 研发(采购)部署桥梁生命周期监测预警平台及前期物联网感知系统。在重点监管桥梁试点安装预测感知设备,实现桥梁异动报警和生命周期监测。试点成熟后根据预算情况推广应用到全部桥梁。 | / | 新建 | 0.5 |
公交客流感知及监测系统 | 结合公交都市示范建设项目,完善公交车客流感知和监测系统。项目主要是装备公交客流监测设备,通过视频分析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各站点上下车客流量采集,填补我市公交客流感知和监测数据空白,为城市公交线路优化、交通运力调配、领导决策、提升公众服务提供有力的住所。 | / | 新建 | 0.08 |
电子站牌系统 | 利用遵义市交通旅游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分析成果,在主城区公交站台建设电子站牌。主要是显示该站台所涉及线路车辆运行信息、到站时间预报、乘客拥挤度、电子线路查询等功能。为公众出行提供高质量服务。 | / | 新建 | 0.5 |
合 计 | 1.8 |
深化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解决制约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推动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三个“一体化”为目标,逐步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组建遵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统筹实施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职责,整合各运输方式的运营、市场监管与业务指导,统一对公、铁、水、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在体制创新上迈入交通运输强市行列。
推动建立黔川渝交通互联协调机制。在与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领导小组基础上,联合黔川渝周边城市,成立黔川渝交通互联的协调专项机构,研究协调区域交通互联合作重大事项,探索建立经济管理权限、行业管理职能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机制,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协调联络和建设托管机制。共同争取上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制定交通互联互通专项合作计划与合作项目清单。强化三省(市)交通专项规划的衔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资源配套,为合作战略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用地等要素保障与政策协调支持,确保遵义市与川渝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纳入规划、同步开展建设、同步建成投用,促进跨区域融合发展。
深化综合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一方面抓住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契机,优化重组现有市级国有企业(如道桥集团),组建专业交通投融建运一体化国有企业平台,专注全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车购税补助资金、项目覆盖区域优质资源(如道路周边优质土地、矿产资源、加油站、充电站、服务区、旅游景区、沙石料场特许经营权等)、引进大型战略投资人(央企、政策类基金),发挥资本杠杆作用,筹集交通建设资金。适时开展经营性资产证券化和基础设施reits试点。
做好行政许可简政放权。深化简政放权,继续做好行政许可取消(下放)工作。推进交通运输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与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健全交通法治建设,建立报告和通报公示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程序,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
结合上述建设任务,“十四五”期遵义综合交通建设规模为:
公路建设方面,建设规模6530.3公里,“十四五”期投资1021.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规模920.4公里,“十四五”期投资645.3亿元;普通国道建设规模906.7公里,“十四五”期投资111.8亿元;普通省道建设规模1377.5公里,“十四五”期投资155.1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规模2165公里,“十四五”期投资99.5亿元;集疏运公路建设规模203.7公里,“十四五”期投资4.6亿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规模263公里;精品旅游公路建设667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改造项目5个,“十四五”期投资5.4亿元。
水运建设方面,实施港区建设、航道升级等建设项目8个,“十四五”期投资7.36亿元。
铁路建设方面,建设项目7个,“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440.1亿元。
航空建设方面,建设项目13个,“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45.8亿元。
枢纽建设方面,建设项目42个,“十四五”期投资53.7亿元。其中,客运枢纽建设项目9个,“十四五”期投资4元;货运枢纽建设项目18个,“十四五”期投资40.3亿元;交邮融合发展建设建设项目15个,“十四五”期投资9.4亿元。
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项目5个,“十四五”期投资1.8亿元。
表14 “十四五”期遵义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
领域 | “十四五” 规划完成投资(亿元) | “十三五” 实际完成投资(亿元) |
铁路 | 440.1 | 255.9 |
城市轨道交通 | / | / |
公路 | 1021.7 | 1507.6 |
#高速公路 | 645.3 | 1048 |
#普通国道 | 111.8 | 135.7 |
#普通省道 | 155.1 | 95.9 |
#农村公路 | 99.5 | 228 |
#集疏运公路 | 4.6 | /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公路 | / | / |
#精品旅游公路 | / | / |
#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改造 | 5.4 | / |
水运 | 7.4 | 29.4 |
航空 | 45.8 | 14.4 |
枢纽站场 | 53.7 | 13.9 |
#客运枢纽站场 | 4.0 | / |
#货运枢纽站场 | 40.3 | / |
#交邮融合发展建设 | 9.4 | / |
交通信息化建设 | 1.8 | / |
合 计 | 1570.4 | 1822 |
“十四五”期,遵义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120.7亿元、“十四五”期投资1570.4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约1021.7亿元,在“十三五”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投资态势。若以上投资能顺利完成,则“十四五”期交通建设投资约为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的6.7%,占比与“十三五”期相比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既体现了遵义交通发展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的阶段性特征,也体现了遵义交通仍将发挥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资金筹措的总体思路为:
一是用足政策,利用好中央车购税和省级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支持;
二是市场融资,继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三是上下联动,落实区县的支出责任。
具体筹资方向与相关政策如下:
高速公路。一是争取中央车购税对国家高速公路、省级补助资金对地方高速公路的支持。二是继续运用“bot epc”“bot epc 政府补助”“股权合作 bot epc”等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遵义市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
普通国道。一是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支持。“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对普通国道建设的补助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二级公路补助标准将由“十三五”期的基础补助600万/公里提高至800万/公里,最高补助到1600万元/公里;一级公路补助为1600至3200万元/公里。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对于支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普通国道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各级政府共同筹集征地拆迁的配套资金。
普通省道及农村公路。紧跟上级补助政策方向,积极争取省厅对于遵义市普通省道及以下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交通运输部给予省道及以下农村公路一定补助,发挥引导作用,优先支持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并适当考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集疏运公路项目。
全力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机遇与自身优势,主动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汇报沟通,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用地指标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密切沟通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政策条件。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积极性,共同保障项目进度。加强与相邻省份、周边地市的协调,在项目路线走向、工程方案、建设时机等方面做好对接。
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坚决防范化解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投融资模式创新,扩大推广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盘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开展经营性资产证券化和基础设施reits 试点。针对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与重大战略的交通项目,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与需求相适应的前期工作经费,用于“十四五”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期经费保障。加强财务分析和资金监管,严格防范债务风险。
切实做好规划衔接。做好与国家和贵州省有关规划、战略研究的对接工作,密切跟踪政策方向与支持重点,高度关注交通强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进展,主动做好遵义市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按照构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对接,做好建设项目线位规划,处理好与“三区三线”的关系,确保建设项目可落地、可实施。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大前期工作中资金、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深入开展方案论证比选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合理确定建设方案,为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
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在市级层面建立交通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协调机制,统筹要素保障。各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管理落实责任分工,主动为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开辟绿色通道,指导项目业主加快前期工作开展。市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作为项目建设的主管单位,要做好牵头抓总的作用,按时完成环评、土地、规划选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专项审查审批工作。市发展改革、财政、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务、文体旅游、供电、通讯、网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行业管理职责,具体负责行业内的相关协调、审批等工作的保障。确保交通项目依法合规尽快落地实施。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积极引进交通运输行业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在遵义交通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中努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利用科技成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管理成本;努力争取在遵义市开展国家、省级交通科技研发、应用等试点工作。积极引进建设项目管理、养护管理、信息化应用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不断完善人才教育和培训机制,以重大建设项目为依托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